脑梗、心梗、异物卡喉…
当发生这些意外情况时,把握急救的『黄金时间』非常重要。一旦错过,很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脑梗——3-4.5小时内溶栓
心脏猝死——4分钟内心肺复苏
异物卡喉——4~10分钟内海姆立克急救
………
应对方法:
1、确定患者心脏骤停,先及时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2、马上、4分钟内开始初级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把握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
在心肺复苏的最新要求中,黄金4分钟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谓黄金4分钟,即指应该努力在4分钟内开始初级心肺复苏。所以,当我们目睹身边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怀疑猝死的时候,应该迅速且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下抢救措施:1、评估现场:判断周围环境,将患者转移到开阔的平地上开展抢救,避免二次伤害。2、识别:通过拍打、呼叫病人判断是否意识丧失。接受过专业培训可以通过检查胸廓起伏、颈动脉搏动判断是否有心跳、呼吸。如确认患者意识丧失应及时呼喊同伴或旁人拨打急救电话。3、胸外按压:尽早开始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5cm以上,而且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频率在~次/分。4、人工呼吸:开放并清理气道后开始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如果同伴在场可两人交替进行。5、AED除颤:如果周围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则应尽快分析心律,开始除颤。6、高级心肺支持:初级心肺复苏后尽快转移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高级心肺支持。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相当复杂,常见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不明原因猝死等。其中,心梗是诱发心源性猝死较为常见的因素。目前,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更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隐形杀手”!
儿童出现气道异物急救方法较成人不同,无论异物排出医院就诊。海姆立克急救法,人人都该会
我们最常遇到的是食道异物和气管异物,即食物在食道被噎住,和食物呛到了气管里,其中气管异物最危险!
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就是腹部冲击法。
这是一种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咳出,使人获救。
*基本原则
1.被噎者可以喊叫、咳嗽出声、说话,此时可以让其用本能反应自主清理呼吸道,不应该使用海姆利克急救法。
2.无法咳嗽出声或说话,完全不能呼吸(胸部没有起伏运动),被噎者可能会双手抓住自己的颈部,出现发绀,面色青紫。这个时候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针对1岁以上被噎者的急救方法
1岁以上人群急救方法
1.被噎者有意识:施救者站在被噎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被噎者剑突下方肚脐上方两横指处。
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后冲击压迫被噎者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如果被噎者体型太大,施救者无法用双臂环抱,则用双臂环绕被噎者的胸部,用力快速按压胸部,而非腹部。
2.被噎者无意识:如果被噎者已经失去了意识,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急救车到来之前需要做:让被噎者仰面平卧,立即为被噎者实施心肺复苏。
*需要强调的是:在心肺复苏每次打开气道进行通气时,观察喉咙后面是否有堵塞物存在,如果发现易于移除的异物,要小心移除。
1岁以下婴儿急救方法
5次拍背法:施救者取坐位或者单膝跪在地上,将婴儿放在施救者的膝盖上,让婴儿脸朝下趴在前臂上,并使其头部稍低于胸部,用手撑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施救者要将前臂撑在大腿上,用另一只手的掌根用力在婴儿肩胛骨中间的部位拍打5次,并观察婴儿是否将异物吐出。
5次压胸法:如拍背法没有将异物排出,再将婴儿小心翻正托在前臂上,注意托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保持婴儿头部低于胸部,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婴儿胸骨下部,压5次。
*拍背与压胸可重复进行,一直做到气管阻塞解除或婴儿失去反应为止。如果婴儿失去反应,则立即给予婴儿进行心肺复苏。
孩子、老人尤其注意预防噎食
日常生活中孩子和老人最容易出现食物卡喉,所以我们要重点防范。
1、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
2、口中含有食物时,应避免情绪激动、大笑、讲话、行走等。
3、不要让孩子拿到容易吞咽的小东西。如玩具零件、气球、别针、钱币,小螺丝等。
4、老人和孩子不吃或少吃以下食物,包括:果冻、圆而硬的坚果、大肉块、刺多的鱼、纤维过长过多的食物(如芹菜、鱿鱼丝等)、黏性比较大的食物(如汤圆、糯米糕等)。
内分泌科诊疗特色
甲亢、甲减、糖尿病、亚甲炎、慢甲炎(桥本病)、甲状腺结节、孕产期的甲功异常和血糖异常。甲状腺癌术后随诊,肥胖、高血糖,低血糖,高尿酸和痛风、高血脂,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增粗或占位、中心性肥胖、多毛、皮肤紫纹,低血钠,低血钙,高血钙。发现垂体瘤、泌乳、月经稀发、闭经、不孕不育、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视野缺损、头疼等。弯腰驼背、身高变矮、反复自发骨折,反复尿路结石,手脚抽筋等。儿童身高低于同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cm,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出现月经;男孩9岁前出现变声、阴毛、长胡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