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隅:
张某,女,85岁。年4月25日初诊,来诊时患者自觉气喘,乏力,来诊时需人搀扶,心慌(心悸),咳嗽,动则加重,胸闷气短,心区憋闷痛,捣其后背则舒。四肢厥冷,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不起。面色苍白,舌暗苔厚腻,脉结细弱。
中医诊断:心衰(西医:全心衰)
证型:心阳虚衰,阴血不足证
联合方组:①四逆加人参汤
人参9g附子6g干姜5g炙甘草9g
三付
②炙甘草汤(复脉汤)
炙甘草10g桂枝9g生地30g阿胶6g(烊化)
麦冬12g麻子仁6g党参12g干姜5g
红枣8枚
三付
轮服,水煎服
二诊:
服药后,诸证好转,气喘气促减轻,胸中呼吸顺畅且自觉有力。双脚偶感温暖,下肢水肿略减轻。舌暗苔黄厚腻,脉虫入(门老描述脉象如虫爬过)
方:四君子汤加减
药: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
干姜6g附子6g陈皮6g
生姜三片大枣四枚
六付,水煎服
按语:此方运用了门氏中医的特色——联合方组。联合方祖即多个方子(或三方,或五方)联合运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辩证的基础上制定的治疗方案,它既突出解决疾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能够顾及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该患者脉结细弱,结脉,为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是由于阴血不足,脉道无以充盈,阳气虚弱,血脉无以鼓动,故脉气不相续接,而见结脉。气血俱虚,心失所养,则心慌、气短、气喘。“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患者心肾两脏阳气虚衰,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阳虚无以温煦四末,则手足厥冷,四肢不温;阳气无以鼓动下肢气血,气血回流受阻,水液积聚,泛溢肌肤,故下肢水肿,按之不起;阳气无以鼓动胸中气血,气血瘀滞,加之阴血虚损,无以荣养心脉,则心区憋闷痛;气血瘀滞,阻遏宗气,失其宣肃,则咳嗽,捣其背则推动心胸中之气,助气行血则舒;面色苍白,神衰欲寐,阳虚阴损,四逆加人参汤。
患者病情较重,急则治其标,首当回阳救逆,益气生津。1??方由四逆汤加人参组成。附子温壮心肾之阳,回阳破阴以救逆,佐之以温补后天之本之干姜,附子无干姜不热,相需为用,一则增温里回阳之力;二则温中散寒,助阳通脉,再加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养阴,生津固脱。诸药合用,阳气生还,阴液得固,阴阳协调。
患者实为心肾阳虚,阴血不足。缓则治其本,则2??方使用炙甘草汤(复脉汤)来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生地黄滋阴养心,养血充脉。二药重用,益气养血以复脉,共为君药。人参、大枣补益心脾,合炙甘草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化生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阴养血补心,配生地黄滋心阴,养心血,以充血脉,共为臣药。桂枝、生姜温心阳而通血脉,使气血畅通脉气接续有源,并使诸味厚之品滋而不腻,共为佐药。(这里想补充桂枝与生姜的配伍是以病人的症状来发挥功效。“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诸多医家认为此伤寒为广义伤寒,对于狭义伤寒而言,桂枝与生姜则为发汗解表;对于表虚病人,则为温通心阳。)桂枝与甘草合用,又能辛甘化阳,通心脉而和气血,以振心阳。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沛,阴阳调和,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
双方合用,共奏其彰。
按语:二诊全方仅用七味,却井井有条,环环相扣。以(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首当健脾胃。四君子汤加陈皮名为异功散,加以陈皮之性温之药行气化滞,助气行血。(附子,干姜,炙甘草)四逆汤回阳救逆继前方,配以党参补中,益气,生津,补其阴血。(附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附子理中汤补虚回阳,温中散寒。诸方合用,分别从健脾,行气,回阳,兴阳,温中,散寒等不同角度来发挥药效。此方方精药简,立意明确,配伍恰当,惠济于民。
门理章老师简介
研究治疗的病症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坏疽,血栓性静脉炎、心脑血管病、雷诺氏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末梢神经炎、胆结石、胆囊炎、肝硬化、泌尿系结石、骨结核、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牛皮癣、过敏性紫癜、风湿免疫性疾病、肾病及尿毒症、糖尿病、各种胃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亚甲炎、肿瘤、贫血、各种妇科杂症及不孕症、坐骨神经痛、椎间盘脱出、三叉神经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病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