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第十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以心瓣膜受累最为常见。
一、病因:第六版:主要病原微生物是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五版:肠球菌属)。
①急性者主要是由??引起;
②亚急性者主要由??引起。
二、临床表现:(选择题考点)
1、发热:最常见
2、心脏杂音:(第六版增:80%-85%)有病理性杂音。
3、周围体征:(选择题)
①瘀点
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③Osler结节
④Roth斑
⑤Janeway损害
4、动脉栓塞赘生物碎片脱落可导致栓塞。
5、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学姐个人觉得:非特异性症状一般不重要)
6、并发症
①心脏并发症:心力衰竭为最常见
②细菌性动脉瘤
③迁移性脓肿
④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栓塞
⑤肾脏并发症: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培养:最重要
2、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瓣周并发症等支持心内膜炎的证据,帮助诊断IE。
3、其他:聚合酶链反应是目前鉴别血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的唯一方法。(第六版新增)
四、诊断要点:(青岛、中山)
(1)主要诊断标准:
①2次血培养阳性,而且病原菌完全一致,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
②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脓肿或人工瓣膜裂开。
(2)次要诊断标准:(第六版)
①易患因素:心脏本身存在易患因素,或静脉药物成瘾者
②发热:体温38℃
③血管征象:主要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瘀点以及Janeway
④免疫征象: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
⑤致病微生物感染证据
五、治疗要点:
1、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早期、大剂量、长疗程(至少6-8周)应用杀菌性抗生素(中山)
2、药物选择:青霉素可作为首选药物;真菌感染选择两性霉素B。
六、护理诊断及措施: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1)发热护理
(2)正确采集血标本:(苏大)
①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病人:应在第1天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②急性病人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1次,共取3次血标本。
③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须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④每次采血10-20ml,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3)应用抗生素的护理:告知病人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提示相关内容:基础护理学-高热病人护理)
2、潜在并发症:栓塞(重点)
心脏超声可见巨大赘生物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
★小知识点:区别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1、共同点:两者好发人群均为青年人,都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心脏问题。
2、不同点:
(1)心脏问题的表现不同:
①心肌炎出现心肌缺血表现,即胸闷、心悸和ST段下降。
②心内膜炎主要以病原微生物侵犯心瓣膜(以二尖瓣为主)使二尖瓣狭窄,心脏能听到杂音。
(2)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同:
①心肌炎:病毒。以柯萨奇B组病毒为主。
②心内膜炎:病原菌。急性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为草绿色链球菌。
02
—
生日快乐
大家好,我是草草学姐。
还记得最开始建立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