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十八反平反

老旧“”“十八反”

附:《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新“十八反”

本草名言十八反,相反相乘妙中言;

半蒌贝蔹及喜乌,藻戟芫遂俱爱草;

诸参辛芍盼藜芦。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至今相传。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名老中医李可就持有相同的观点。朱良春教授更是打着“应当给“十八反”平反!”的先锋,并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临床实例证明,并无此说。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还有人认为:反药畏药不一定都反都畏。就拿甘草所反之药来说,据文献记载,甘草与大戟、莞花、甘遂三药共浸组的毒性较分浸组的毒性显著增高,从而抑制三者的利尿、泻下作用。甘草乃调和诸药,清热解毒之品,对于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药合用,便能调和。   

十八反常用配伍

一,川乌(附子)配伍半夏:

古方记载中的运用:1,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①治脾肾虚寒、水饮上逆:如《金匾要略》赤丸方,由茯苓、半夏、乌头、细辛、朱砂组成;②治脚弱风毒、伤寒恶风:如《外台秘要》大鳖甲汤,由乌头、半夏、犀角等组成;③治水肿:如《外合秘要》水症丸,由藜芦、细辛、苦参、丹参、乌头、半夏、巴豆、大黄等组成。现代临床:①治疗慢性乙肝:李振虎等用“神丹”(由附子、乌头、人参、半夏、茯苓和朱砂六味组成)治疗例,随着疗程的延长,患者的身体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抗疲劳和耐寒能力明显增强,面色黧黑、眼眶黑晕、胸胁隐痛等病疾亦随之减轻而痊愈。药理研究:有人对89年以前共54篇十八反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乌头与半夏配伍的共14篇,其中结果2篇报告有毒性增加,其余85.7%未见毒性增加。

二:瓜蒌配乌头

古方运用:防治中风,如《普济方》大黄芪酒,由黄芪、巴戟天、石斛,乌头、瓜萎根等组成。现代临床:治心绞痛,天津中医学院用康心一号(瓜萎、附子、薤白、半夏、丹参、肉桂、沉香、红花等)治疗例心绞痛患者,总有效率94.8%,心电图有效率70%。药理研究:据统计截至年,共有54篇中药十八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乌头配伍半夏、栝萎、贝母、白及、白蔹毒性增加是很少的,其安全性大于80%。

三.贝母配乌头古方运用:治癓瘕、反胃,如《和剂局方》金露丸,由桔梗、积实、大黄、贝母、乌头等组成。现代临床: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张氏等将贝母与附子配伍应用于治疗痹证以小关节红肿疼痛为主的患者。附子与贝母的用量约为1:2,连续服药10~40剂不等,即消除肿痛,活动受限消失,血沉转为正常,其中类风湿因子转阴19例,未发现有毒副作用。

四.白蔹乌头古方运用:①治症瘕,如《千金方》镇心丸,由防风、人参、龙齿、白蔹、乌头等组成。②治风痹,如《千金翼方》风痹散,由附子、干姜、白术、石斛、白蔹、乌头等组成。③防治中风,如《普济方》马灌酒,由生天雄、商防根、附子、白蔹等组成。现代临床治疗肺结核:于氏治疗例,自拟Ⅰ/Ⅱ/Ⅲ号方,均同用白蔹、川乌,显效71例,有效26例,无效4例。

五.白及乌头古方运用:治阴疽疮肿,如《外科全生集》阳和解凝膏,由鲜牛蒡全草、鲜白凤仙梗、川乌头、白及、桂枝等组成。现代临床:治疗面瘫,董秀英用针刺配合相反药物治疗面瘫例,药用半夏、川贝、白蔹、白及、川乌各l0g,全瓜萎、白芥子各12g,白附子9g,共为细末备用。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愈37例,2个疗程治愈59例,好转6例。随访半年均无复发。药理研究:罗光宇做的动物实验表明:生川乌配伍白及的药理作用是相加作用,而不是增毒作用;制川乌配伍白及是拮抗作用,而不是相加作用,更不是增毒作用;单味药原有毒性不因配伍而增加,相反显示降低趋势。

六,海藻配伍甘草《药典》版未说海藻与甘草不宜配伍,不同于其他十八反药,他两都是本身无毒。古方运用:①治疗瘰疬之症,如《外科正宗》,海藻玉壶丸由海藻、贝母、陈皮、昆布、甘草等组成。②治瘿瘤,如《证治准绳》昆布散,由昆布、海藻、升麻、防风、荆芥、青皮、甘草等组成。现代临床: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秦周顺、王俊芳用亚甲散治疗20例并与西药治疗对照: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以亚甲散(处方:栀子、牡丹皮、海藻、昆布、陈皮、柴胡、木香、白芍、法半夏、甘草)治疗;对照组以阿斯匹林、强的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例;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3例。结论:亚甲散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与西药相当,且疗程短、无副作用;②治疗乳腺增生症。彭漫、杨小芹采用海藻甘草合用方剂随证加减治疗例结果:临床治愈38例,显效54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在治疗的过程中,未见1例出现毒副作用或药物过敏。

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现代名老中医干祖望先生自称喜并用海藻与甘草,以加强其药力,治疗声带小结、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

《甘遂半夏汤》(甘遂粉1.5g(冲)半夏10g白芍15g甘草6g)白蜜一匙一剂,以甘草同甘遂并用;《海藻玉壶汤》甘草和海藻共同(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连翘半夏甘草节独活各3克海带1.5克)。

七,大戟甘草古方运用:①治疗喘息气绝,如《千金方》制厚朴汤由厚朴、麻黄、桂心、大戟、甘草等组成。②治虚劳风冷,如《千金方》大投杯汤,由麻黄、杏仁、黄岑、石膏、炙甘草、大戟等组成。现代临床:林通国用芫花、甘遂、大戟与甘草配伍,共观察了55例病人,不仅未发现毒副作用,且奏效快、疗效强,特别对于结核性脓胸、渗出性胸膜炎、食道癌等病疗效显著。药理研究:徐芝秀等研究甘草、大戟合用后对CYP2E1酶活性的影响,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比较,单用甘草能显著诱导CYP2E1酶的活性(P<0.01),大戟单用也能诱导CYP2E1酶的活性(P<0.05);但甘草与大戟合用则未见明显的对CYP2E1酶活性的影响。可见,甘草与大戟合用后消除了甘草单用对CYP2E1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八.甘遂甘草古方运用:①治留饮,如《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由甘遂、半夏、芍药、炙甘草组成。②治痰饮咳喘,如《千金方》陷胸汤,由大黄、甘遂、瓜蒌、甘草等组成。现代临床:治疗小儿百日咳。刘氏近年来以甘遂半夏汤治疗小儿百日咳例,治愈例,显效40例。认为虽然甘遂、甘草有相反之忌,但本方之妙也在于此。药理研究:徐央丽做大鼠实验认为,甘遂与甘草配伍时,如甘草的用量与甘遂相等或少于甘逐时无相反作用,有时可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如甘草用量大于甘遂则有相反作用。

九.芫花甘草古方运用:①治五饮。如《千金要方》,大五饮丸由芫花、甘遂、戟草、巴豆、牵牛、大黄等组成。②治一切蛊毒。如《千金要方》大金芽散,由芫花、甘草、巴豆、大黄、芒硝组成。

现代临床:治疗冻疮,应芳芹等用芫花甘草治疗冻疮87例,治疗方法芫花、甘草各10g,先用水0ml煎煮甘草5min后加入芫花继续煎煮5min。待水温至40℃左右时,用以浸洗冻疮部位,每次洗20~30min。每日洗2~3次,3剂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8.9%。药理研究:徐央丽试验表明芫花与甘草同用,对大鼠有“相反”作用,而家兔口服其煎剂,并无“相反”现象。此与甘草剂量有关,甘草大剂量时毒性增强,甘草剂量减小时则“相反”现象不显著。十.人参配伍藜芦

古方运用:①治癓瘕积聚如《千金方》鸡鸣紫丸,由藜芦、甘草、白矾、杏仁、人参等组成。②治妇人腹中疮疡积聚,如《圣济总录》犀角丸,由人参、藜芦、巴豆、大黄等组成。

现代临床:治肺痨。王延章治肺痨例中,气血两虚型用Ⅲ号方:人参、沙参、瓜壳、白及、百合、茯苓、阿胶(兑服)、麦冬、海藻各15g,五味子、百部、贝母、三七(冲兑服)、制川乌、干姜各10g,藜芦、甘草各5g,显71例,占68.7%;有效26例,占26.2%;无效4例,约占4%;死亡1例,约占l%。

十一.丹参藜芦

古方运用:治水肿或大腹水肿。如:水症丸(同前“半夏、乌头”)。现代临床:王延章认为人参与藜芦同用,益气生津;沙参与藜芦同用,养阴润肺;丹参与藜芦同用,清心除烦;玄参与藜芦同用,养阴生津;苦参与藜芦同用,治下痢及痈疡,并通过自身尝试和临床应用,均无毒性反应。

十二.苦参藜芦古方运用:①治水肿或大腹水肿。水症丸(同前“半夏、乌头”)。②治肥疮。如《医宗金鉴》肥油膏,由番木鳖、当归、藜芦、黄柏、苦参等组成。现代临床:王氏苦参与藜芦同用,治下痢及痈疡,并通过自身尝试和临床应用,均无毒性反应

十三.玄参藜芦

古方运用:防治中风。如《普济方》凝水石酒,由半夏、乌头、甘遂、甘草、玄参、白芍、藜芦等组成。现代临床:治肺痨。王延章辨证新治肺痨例中肺肾两虚型用Ⅰ号方;海藻、桂枝、赤芍、百合、白及、玄参、生地、熟地各15g,百部、白蔹、制南星各10g,芫花(布包)、藜芦、甘草各5g。例中显效71例,占68.7%;有效26例,占26.2%;无效4例,约占4%;死亡1例,约占l%。

十四.沙参藜芦现代临床:林通国将沙参、藜芦等相反药物共用一方组成拮抗丸(可治咳嗽、肺痨、胸痹、胃痛、腹泻、腰痛等,还可治肌萎缩侧索硬化和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例病人,有效率91.92%,未见不良反应。药理研究:刘源将北沙参和藜芦单煎后混合,薄层层析、试管反应等结果显示,藜芦与沙参混合后生物碱成分无变化,没有产生新的化合物。

十五.细辛藜芦古方运用:①治中风。如《医方考》通顶散,由藜芦、人参、川芎、细辛、石膏、甘草组成。②治头风。如《普济本事方》乌头摩风膏,由乌头、附子、细辛、桂心、防风、藜芦等组成。③治水肿或大腹水肿。水症丸(同前“半夏、乌头”)。现代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马氏等用辛藜滴鼻剂(细辛、藜芦、辛夷、白芷、牛黄、青黛、珍珠)治疗慢性鼻窦炎例,有效率97.70%,治愈率47.35%。药理研究:方素芳等实验表明,藜芦对肝、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损伤。而细辛与藜芦同用对肝、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损伤,但未见损伤明显加重或毒性明显增强。本实验不支持细辛与藜芦相反加重毒性的说法。

十六.芍药藜芦古方运用:①防治中风。如《普济方》二提金箔,由甘草、人参、天麻、芍药、没药、白芷、藜芦等组成。②治留饮、溢饮、流饮《千金方》大五饮丸,由远志、苦参、藜芦、五味子、芍药等组成。现代临床:王氏认为此二药收散结合,收而不敛,散而不乱,对肝郁气滞、气血郁结、胁下结块等症,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等症,肝阴不足所致的阴虚阳亢等症,以及头昏、头痛、盗汗、表虚自汗、胸胁疼痛等有协同之功效,临床用治例,与其他方药配伍,颇有疗效,且无毒性反应。药理研究:唐自明采用薄层层析的方法研究了赤芍与藜芦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赤芍与藜芦配伍前后溶出的芍药苷、藜芦生物碱无明显变化,也未见新的化合物生成,支持赤芍不反藜芦的观点。

以上所列的十八反运用不过是九牛一毛,疗效有目共睹。十八反中药物除甘草反海藻一组外,其余配伍关系皆是毒药与毒药配伍,或毒药与无毒药配伍,无论单独使用乌头、藜芦、甘遂、大戟或芫花,剂量过大都会出现中毒甚至死亡,试问,古人是如何确定中毒的原因一定是配伍,而不是这些毒药本身的中毒效应呢?还有海藻与昆布性味主治皆相同,日常二者同用,为何甘草只反海藻不反昆布?古人的经验不都是完全正确的,如《神农本草经》说丹砂(朱砂)“可久服”,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马钱子(番木鳖)“无毒”等。含“反药”的良方,被束之高阁难道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成都中医药大学1年做一次试验观察。观察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用后的毒副反应。方法:分为单味药组5组和配伍药组4组,每组又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灌胃给药,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用药7天后检测肝功、肾功及心肌酶谱,同时作肝脏、肾脏及心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观察实验动物各系统症状指征。结果:单味药甘草、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对实验大鼠均无明显影响,对肾功之尿素氮、肌酐及肝功之总蛋白等亦无明显影响。但大戟、芫花可导致ATL升高,而甘遂和芫花可导致CPK、LDH、HBDH的升高。配伍药物对实验大鼠循环、消化、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甘草配甘遂、甘草配芫花可导致实验动物心率加快。配伍组药物可导致实验动物ALT升高、心肌酶谱各指标异常变化。各配伍组药物对实验动物脏器组织及血管影响较单味药物明显增强。大部分配伍药物组对实验动物各系统的损害及对肝功、心肌酶谱等的影响较单味药物组增强。结论::相反药物配伍后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同时,甘草配芫花可导致实验动物心率加快的结论。与此同时,也为治疗心脏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的治疗提供了研究课题。

附:十九畏常见配伍

1,人参配五灵脂:

人参畏五灵脂有学者统计,从宋代《太平圣惠方》、明代《普济方》,至现代的《全国中成药处方集》,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方书中关于人参五灵脂配伍的方剂就多达31方。考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有人参与五灵脂合用的记载,人参补气,五灵脂行气,一补一行其作用是相反的,气以通为补,补而不滞,似相反又相成。李中梓曾言“两者同用,功乃益增”;张石顽言其“畏而不畏,最能浚血,为血蛊之的方也”。

现代不少医生将两药同用治疗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冠心病,五灵脂并不能抵消人参“扶正”的作用,临床观察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两药同用还可治疗胃溃疡、肝脾肿大、小儿疳积等病证,常收到满意的疗效。

2,官桂畏石脂。

有人报告官桂配赤石脂在中医古今成方中,占十九畏配伍之首位。其中肉桂气厚纯阳,补命门火,助脾胃气化,兼能温通经脉,引火归原;赤石脂甘温酸涩,固下涩肠止泻。二者合用固涩中有温化,温化中能固涩,适以相激相成。据考查两药合用的方剂,《外台秘要》中27个,《千金方》中43个,《圣惠方》中55个,《普济方》中个。其他文献中二药同用的方剂亦不少,如《胎产心法》之胎产金丹,《景岳全书》之女金丹,《圣济总录》桂附丸、《和剂局方》之熟干地黄丸、泽兰丸、钟乳健脾丸、伏龙肝散等。两药同用以治妇科病为多见。如痛经、月经不调、症瘕积聚、宫寒不孕、崩漏、产后血晕、瘀血腹痛等。据报道,临床用于慢性结肠炎患者,对腹痛、腹泻的症状有明显治疗效果。3,巴豆配牵牛

《儒门事亲》卷十二:《进食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牵牛1两,巴豆3粒),治酒食所伤以致心腹痞鞭胀满疼痛等证;古方感应丸以巴豆与牵牛同用于攻坚破积。

4,丁香配郁金

《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春脚集》本方由丁香、木香、沉香、藿香、乳香、降香、香附、檀香、诃子肉、僵蚕、郁金、天麻、礞石、瓜蒌仁、莲子心、甘草、麝香、琥珀、朱砂等);

5,乌头配犀角

《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蕲蛇(酒制)、制草乌、豹骨(制)、人工牛黄、乌梢蛇(酒制)、天麻、熟大黄、麝香、血竭、熟地黄、天南星(制)、犀牛角等50味。)。









































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oric.com/yfyhl/21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