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有自愈能力的人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是达达令的第二本书,继《为什么你问题害怕来不及》之后的“第二次自我探索2.0版本”。

她写自己的抑郁。大三那年体检,医生单独把她留下,开药。之后一年的时间,“每天吃药,每周验血一次,每月拍一次片。”没有人抚慰哪怕一句半句,只好自我安慰,写病患日记,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是的,NPL李中莹老师也讲过“阿Q精神没有什么不好!”很多人,真的就是靠阿Q精神的自我安慰打起了精神。达达令用一年的时间走了出来,“见到世界的光亮”。她说:黎明前的那段黑暗最是痛苦,可是当你看到太阳升起的时候,你会觉得,所有的夜路都是值得的。

书中逐一剖析了“绝望、悲伤、恐惧、愤怒、慌张”这些负能量的名词:

达达令说“哪有一专科彻头彻尾的绝望?”不过就是在普通日子里活出些许的亮色,在第一天的点滴积累中防患于未然。

她解读悲伤用另一种方式。每一次悲伤袭来的时候,或平静忍耐,或找一个转移点。得找一个出口,让生活有光亮,让自己有期待。

从小到大,谁又没经历过“恐惧”呢?达达令的经验是“走夜路的时间总会过去,黎明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自己一定要挺过去。”多谢那些幽暗的时光,多谢那些过来人的提醒与叮咛,多谢那些坚持与慌张,让自己一路闯关成功。

关于“表达愤怒”。书中的观点是“泄愤容易,隐忍克制才显得珍贵”,因为你才是你情绪的主人。“我们不仅需要学习跟别人过得去,更要学习跟自己过得去。这不是一种逃避或才自我催眠,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同理心表达。”

她也记录那些“慌张”的时刻。手机被偷、丢钱包、丢iPAD、收到假钞……这种时刻让人的感觉都会是“糟透了”,谁又没遇到过呢?她记录下这些时刻,用细腻的笔触和文字告诉读者——慌张过后,让我们平静接受,甚至可以期待,生活这个可爱而又可恨的小恶魔,会不会正在给我们准备另外一番小惊喜呢?

走过青春,走过迷茫,达达令终于成为了那个更好的自己。封二上的她的照片,手捧咖啡(或许是茶)相貌娇好,淡定从容。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形成的性格。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的“自愈能力“,接受、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把自己修炼成更好的自己。

达达令就是那个有“自愈”能力的人,她用文字疗己,也疗人。

《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条路》·书摘

任何一场感情的来去,如果没有结果,也请好好珍惜这份曾经的拥有如果凑巧能够走到一起过后半辈子,记得感激自己的付出,也感激对方的付出,但是千万不能计较谁又比谁更多爱彼此一些,人生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比较衡量,唯独这件事情,不可以。

你问我正轨是什么?对我而言,既不苦大仇深,也不亥刻意打鸡血,平和地追求自己喜欢的,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也能在一些心灵鸡汤中找寻合适自己的奋斗准则,然后行动在路上,以及热爱生活。

生活真是个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行千里路的目的,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看过多美的风景,我有过多神奇的经历,而是当你被生活挫败后依旧热爱生活,当你慌张的时候不再六神无主,当你遇见彩虹的时候,能乐得自在,欢呼一场,然后感受这份惊喜。

我们要的是生活本身,我们要的不过是寻找一个能够陪自己走一段的人儿,一起感知分享这个世间的冬暖夏凉。当然如果这个人不能和你一辈子在一起,期待你不要成为怨妇或者怨夫,用佛学的观点来说任何一种结果都是有原因的,犯不着再去计较过往的日子里,谁比谁付出又更多些,因为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人生里,我该过得怎样,我想过得怎样,仅此而已。

我们努力赚钱,那是为了自己高兴的时候,也能入手喜欢的一件衣裳;我们成为妻子,那是为了遇上对的人的时候,加入一份愿意照顾另一个人的期待与责任;我们成为母亲,也是为了感知这个世界关于传承力量的伟大……这些种种,之于男人也一样成立,大家不过都是为了在这个社会中活出自己的一份匹配的人生角色罢了。

爱人和仇人都会老去,而你会陪伴自己一生。

……

我喜欢这些充满智慧的句子。如同小学生时代抄写“好词好句”,因为这又鸡汤又励志。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哪里治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roric.com/yjyzz/18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