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你会焦虑不安、还是置之不理?
甲状腺,脖子上的发动机
甲状腺位于脖颈前方正中部位,形状酷似展翅的蝴蝶,紧贴在气管前方。
它掌管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控人体能量代谢、体温、心、脑、肌肉和其他器官的工作,被誉为“身体的发动机”。
甲状腺检查分为两个方面:
功能检查:抽血化验。
甲亢: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出现脖子肿大、眼睛突出、肌肉无力等。容易怕热、紧张易怒、失眠。
甲减: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导致,表现为乏力、易疲劳、反应迟钝等,严重时出现黏液性水肿,甚至威胁生命。
形态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
大小:正常甲状腺分左右两叶,每叶长2.5~4.0厘米,宽1.5~2.0厘米,厚1~1.5厘米。
血流:若甲状腺激素升高,但血流减少,可能是甲状腺炎。
结节:超声是评估通过回声、形态、边缘、血流、纵横比及有无钙化综合判断结节性质。
查出甲状腺问题怎么办
甲状腺异常检出率跟年龄呈正比,年龄越大,异常的几率越高,女性更容易“中招”。
异常检出率是男性的1.8倍,60岁以上的女性近半数被检出异常。
甲状腺问题中,以甲状腺结节最为常见,它是位于甲状腺内的肿瘤、囊肿或正常组织构成的团块。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与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遗传、碘摄入不足或过量等因素有关。可分类如下:1)从性质上,可分为良性的和恶性;2)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的;3)从功能上,可以是有高功能的(热结节),也可以是正常功能的(温结节),还可以是低功能的(冷结节);4)从数量上,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
下面,我们对临床常见的几种甲状腺结节进行介绍:
一、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甲状腺不均匀性增大和结节样变。它主要是由于碘摄入不足而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垂体代偿性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多,甲状腺在TSH的长期刺激下经过反复或持续增生导致的。此外,碘摄入过量、某些致甲状腺肿物质以及遗传缺陷也可导致甲状腺肿。1、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同时伴有大小不等的多个结节,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单个结节。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不适,多由体检发现。但如果结节较大,也可产生呼吸及吞咽不畅、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2、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往往正常;甲状腺B超大多表现为正常回声或高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结节无血流信号或血流较少,无局部淋巴结病变。3、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是由缺碘引起,可以适当增加碘摄入。患者可半年~1年随访一次B超及甲功,监测结节的变化。结节较小者通常不需处理。对于甲状腺明显肿大、有明显压迫症状或怀疑是恶性结节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提醒:采用甲状腺激素(左甲状腺素钠片)抑制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要求将TSH控制在较低水平(0.1μIU/ml以下),左甲状腺素钠片用量比替代治疗的剂量要大,有可能导致药物性甲亢,引发心血管问题(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及骨质疏松,而且并非百分之百有效,因此,不做常规推荐。
二、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包括毒性腺瘤(Plummer病)和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toxicnodulargoiter),病因目前还不太清楚。甲状腺结节或腺瘤长期存在,会发生自主性分泌功能紊乱。1、临床表现患者除了有结节,还同时伴有甲亢——1)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肿大的临床表现:如颈部不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2)甲亢的临床表现:如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悸、手颤、大便次数增多、情绪烦躁、焦虑失眠等。妇女可能出现月经过少,男性一般出现性欲下降、勃起障碍和乳腺发育。2、辅助检查甲功化验显示TSH降低,FT3、FT4升高。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结节性甲状腺病灶区域核素浓度增高而结节外甲状腺组织核素减少。3、治疗多采用放射性碘或手术治疗。
三、炎性甲状腺结节炎性甲状腺结节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后者主要是是由自身免疫紊乱引起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1、临床表现1)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起病较急,病初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局部肿疼及发热,以单一结节为主,结节质地坚硬,触痛明显,疼痛可向颌下、耳后放散。患者血沉明显增快(>50mm/小时),早期可表现为轻度甲亢而甲状腺摄碘率明显降低。2)桥本氏甲状腺炎:多见于中青年妇女,起病缓慢,甲状腺呈不同程度的对称性肿大,可伴有多发结节,但无明显触痛,且不伴有发热。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常呈强阳性。2、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是抗炎止痛、对症处理,药物可选择非災体类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主要是纠正甲功异常。
四、甲状腺囊肿甲状腺囊肿绝大多数是由甲状腺肿的结节或腺瘤的退行性变形成的,囊肿内含有血液或微混液体。1、临床特点囊肿通常都是良性的,多发生在20~40岁的女性。大多是单发,也可多发,结节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触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患者通常无不适感。2、辅助检查B超检查为甲状腺内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无回声结节;放射性核素显像为“冷结节”;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3、治疗过去甲状腺囊肿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多主张穿刺抽液并注射硬化剂治疗。硬化剂可使囊肿壁发生无菌性坏死,使囊壁粘连、囊腔闭塞,达到治疗囊肿的目的。
五、疑似甲状腺恶性结节(癌性结节)甲状腺恶性结节与大量接触放射线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患者病史中可有头颈部放射接触史、全身辐射接触史、甲状腺癌家族史。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人及儿童,常为单个孤立性结节,早期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晚期出现肿瘤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2、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提示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结节微小钙化、结节内血供丰富、血流紊乱。颈部一侧或双侧淋巴结病变。对于疑似恶性结节,则需要进行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学或活检,以最终明确诊断。3、治疗手术切除。
网上搜索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很多说是甲状腺癌,那么,这种说法对吗?甲状腺结节伴钙化,这个钙化到底是什么鬼?
甲状腺钙化是甲状腺结节患者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比较常见的现象,甲状腺内钙化较少单独出现,常与结节伴发,可发生于良性结节,亦可发生于恶性结节。
甲状腺结节钙化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定论,但是一些学者认为,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发生的原因可能为癌细胞生长较快,组织过度增生,从而导致钙盐沉积而发生钙化,也可能为肿瘤本身分泌一些致钙化物质如糖蛋白和粘多糖有关;而良性结节中钙化原因可能为结节在增生过程中,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影响甲状腺滤泡的血运,造成甲状腺出血坏死,血肿吸收后结节囊性变,形成结节壁钙化和纤维隔带钙化。认为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就是甲状腺癌的说法绝对是以偏概全的,从目前资料来看,大部分伴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还是良性偏多。
根据超声声像中钙化的大小及形态,将钙化分为微小钙化、粗大钙化、边缘环状钙化。微小钙化指砂砾样、颗粒样、针尖样、点状直径≤2mm的钙化点,伴或不伴声影;粗大钙化指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光团及斑片、斑点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强回声光团,直径2mm;边缘环状钙化指蛋壳样钙化或外周曲线型钙化。大部分学者认为微钙化高度提示恶性,粗钙化及边缘性钙化更倾向于良性,但也有研究认为,恶性结节中癌组织局部出血或缺血坏死后机化亦可形成的粗大钙化表现为微粗钙化共存或不规则粗钙化。一般来说,良性结节中钙化一般较大,多呈边缘片状、团状、弧形粗钙化,数量少,微小钙化亦可见,但钙化数目不超过3个;恶性结节中以微小、针状沙粒样钙化多见,钙化数目多,但亦可见粗大钙化。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钙化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比较重要,它仅仅是诊断的一个环节,必须结合甲状腺结节形态、边界、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相对客观的结论。
总之,对于伴有边缘片状、团状、弧形粗钙化的甲状腺结节多建议观察随访,一般半年做一次超声检查是适当的;而对于直径5mm、伴有微钙化、高度怀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观察随访多数也是安全的;直径5mm、伴有微钙化、若位于甲状腺表面或者邻近气管或者位于甲状腺上极背侧,选择手术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总结:总之,当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之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以及其它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针对不同病因及性质的甲状腺结节,给予科学合理的处置。
THEEN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