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村落”——随州市青壮年外出务工后乡村社会经济调查
“留守村落”
——青壮年外出务工后乡村社会经济调查
本报陈玉通讯员廖丽莎
春节过完,农村又由热烈归于平静。农家门口那鲜红的对联和门上的一把锁,是主人回家后又匆匆离开的标志。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中,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到达51.27。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为主体构成的“留守村落”,其社会经济状态如何?连日来,进行了调查采访。
A青壮年外出,达百分之八十
2月14日,随县环潭镇大碑店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全保指着两旁的房子说,你看,那些落锁的人家,都是出去打工的。“元宵节过完,年轻人就都出去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和小孩了。”50岁的刘全保说。大碑店村曾是一个小集镇,不但商店密布,还有邮局和信用社。如今随着人口减少,邮局和信用社搬走了,往昔的热烈不复存在。大碑店全村2700多人,据刘全保估计,全村最少30的人口在外面,如果单论青壮年,外出的人绝对超过80。该村已退休的老书记胡万友则认为,现在常住在村里的人不过1000多人,外出的人要超过50。这样的情况,在随县安居镇漂河村也一样存在。在漂河村,刚过正月初七,许多人家就已人去屋空。村支书肖辉傲住在3组,他告知我们,全村的情况没有进行过统计,而三组有250多人终年在外打工,其中28个人过年都没回来,这些人大概占到三组人口的六七成。该村副书记章胜福住在章家湾,他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章家湾在册120余户、600余人,但是平时在家只有150-200人,外出打工的人约占70左右。
B四十九岁,最年轻的留守劳力
过完元宵节,大碑店三组村民胡仁明没有继续出去打工,留在了村里。他送走了儿子和儿媳后,把转给亲戚种的几亩农田要了回来。10余年在外打工,只有父母亲朋去世他才会回来几天。他发现,49岁的自己,已是这个湾子里最年轻的劳动力了。2002年,胡仁明带着15岁的儿子和妻子一起南下广东打工。“那时候一亩田各种税费要4五百,卖的食粮不够用来上交。”胡仁明说。在广东,胡仁明把儿子送到了一家电子厂,妻子在制衣厂里剪线,他则到处打散工。“儿子、老婆每一个月都是500元的工资,我一天40块钱。”胡仁明说,“钱虽然不多,但是比在家种田划算。”儿子结婚,女儿出嫁,2011年10月底,胡仁明回到村里,他觉得没有必要再背井离乡出去闯荡了。“像我这样的,年纪大了,没有人愿意用,找不到甚么好工作,还不如回来,现在种田不用交税,最少温饱没有问题。”比胡仁明大一岁的黄继华,已有十年没有出去打工了。在胡仁明没有回来之前,他是留在湾子里最年轻的人。1993年黄继华兄弟四个到济南的一家家具厂里干活,做油漆工。“头一年挣到了7八千块钱。”黄继华说。2003年,黄继华由于身体缘由,回到村里,尔后就一直留在了村里,种着五六亩农田。“回来的时候还年轻,但由于身体不好,很多活干不了,人家工厂也不愿意用,就一直没有再出去。”黄继华说。
C农田紧俏,告别抛荒的过去
大碑店的另一个老书记梅家顺退休的时候,正是村里的农田抛荒最严重的时候。他说,“大概是92年、93年的时候,老百姓种田挣不到钱,许多人只种个口粮,村里80的农田抛荒。”也是在这几年,村里的人开始大规模外出打工。黄继华就是随着这一波打工潮外出的,“当时,我媳妇在家种田,需要上缴的各种税费,都是回家后,我拿钱给媳妇去交的。”在漂河村,村民加华兵也是在90年代初外出打工的。当时遇上村里分田,加华兵主动提出,不要农田。“那时候在外打工,没有办法种田,再加上种田也挣不到几个钱。”加华兵说。章胜福感慨,自己干了几十年的村干部,就没有见过不要田的农民。但是1997年分田时,章家湾数十人不要田,“那一次真的是开了眼界。”在大碑店村,并没有人放弃农田。村民袁红昌是村里最早出去打工的人,如今他的房子在村里是最漂亮的,镇上的干部都说不比城里差。袁红昌告知,那时虽然自己不种田,但一直掏钱交税费,让别人种。现在,村里的农偏方治疗白癜风田又变得“紧俏”起来了。“现在种田机耕机收,不费甚么力气,不交税、有补贴,多种一些还能挣些钱。”黄继华说。他和胡仁明都想多种些田。在漂河村,外出打工的人都把田转寄给亲朋好友,十分受欢迎,在这个人多地少的村庄,许多留守的人家都种着上10亩。章胜福说,现在十四组的农田已集中到了十几户人家耕种。
D农业机械,农民的今天和明天
目前,大碑店村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种田。70多岁的梅家顺,全家15口人,只有他和老伴在家,种着十几亩农田。老人感慨,现在种田容易,割麦打场都用机器,不像之前,1到农忙的时候,外出的人都要回来“过忙活”。但是插秧对留守村落里的人们来讲,依然是个麻烦事。不过麻烦也很快被解决了,村里的妇女们成立了插秧队,每到插秧的季节,每人干一天挣150元。加华兵的哥哥留在村里帮着父母种田。几年前,漂河村有位老人去世,由于儿女都在外打工,几天后才被人发现。加华兵说,家里没人,出门在外,心里就总惦记着父母儿女。在大碑店村,袁红昌告知我们,自己在随州买了房子,付了订金以后又退掉了。“总有朋友要我出去发展,但是我更喜欢留在农村。”虽然不种田,但是袁红昌承包了2000亩山场,还经营着一台搅拌机,1台铲车。这些机械,在农村也有很多活儿干。胡万友觉得,农村的未来,肯定在年轻人身上。“我们当书记的时候,种田的都是老农民,推行科技种田十分费力。以后种田科技水平、机械化程度愈来愈高,更需要年轻人。”胡仁明说,儿子和儿媳在外面打工挣钱不多,还两地分居,如果能种上几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十亩田,他希望儿子媳妇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