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医院新选出23名“名医”,其中内分泌科专家刘照峰被评选为“青年名医”。这可能是刘照峰为数不多的新闻报道。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选择低调,一心服务患者。日前,记者在见到他本人时才发现,低调谦和是刘照峰为人处世的习惯,他愿以用低调平和换得每位接诊患者的安心和满意。医者需善“听”
在许多时候,懂得倾听比懂得说话更重要,有人甚至把能够静静听完每个人讲话定义为最好的素养。而在从医已经22个年头的刘照峰看来,这点更为重要。有人会说刘照峰是个闲人,是因为他常常会花大把时间倾听患者的诉说,有时,患者给他打电话咨询,一问就是半个小时,他却从来不嫌麻烦。可有时他又是个忙人,除了门诊出诊,医院胜利分院的管理工作。
如果从门诊人数来看,刘照峰的患者不算多,每次门诊不超过20个患者。因为内分泌科患者涉及全身,病情也是五花八门,为了确保每位接诊的患者,在他这里都尽可能得到最全面的诊断,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时间紧张,而减少和每位患者沟通问诊的时间。
“刘大夫,我也不知道最近怎么了,总之是浑身不舒服,医院,都说我没啥问题。”一进诊室,患者就发起了牢骚,虽然后边还排着十几位患者,但刘照峰没有急着打断患者的诉说,而是耐心听她说完自己的情况,才开始细细问诊、号脉。
刘照峰曾经接诊过一位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患者。因为身体总是不舒服,做了检查却查不出毛病,医院。患者一说起来,就是满腹的牢骚,而话题也渐渐脱离疾病本身,向生活中的烦恼转移。虽然对疾病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刘照峰依然和颜悦色地和患者聊着,整个问诊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此后,这位患者一有什么不舒服,只要跟刘大夫说说,病痛就觉得减轻。
“其实,有时候倾听也是一种治疗。作为医生,如果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那就不可能真正治好患者的病。”刘照峰说。
医者需善“断”“很多诊断不清的病,最后可能都跟内分泌有关系。”多年临床经验,见过了成百上千的患者,刘照峰发现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尤其是中医,一定要知识全面,能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通过蛛丝马迹,找出那一个最根本的“病因”。先会“诊断”,才能说下一步的“施治”。而这些知识的转化,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临床的患者。
今年3月初,刘照峰接诊了一位特意从美国返回山西来看病的患者。这位50多岁的男患者已经定居美国,几个月前,他突然出现发烧咽痛,身上冷,提不起精神等症状,起初他以为是感冒,可吃了几天感冒药,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而且,患者又开始出现心悸气短,消瘦等情况,担心自己的病情严重,医院找医生。由于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这位患者等了足足两个月,都没有找到想找的大夫。国内的亲属向他推荐了刘大夫,他这才特意回国看病。
“大夫,我是不是心脏有啥潜在的毛病啊,在美国做的心脏检查都说没问题,可我却不敢相信。”刘照峰仔细询问了患者病情,检查还发现他的颈部微微隆起,摁压还会剧痛,极有可能是患上了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为了确定自己的判断,他安排患者做了详细的甲状腺检查,检查结果也确证了刘照峰的判断。吃了一段时间中药,患者的病情便得到了有效控制。
其实,亚甲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通常易在身体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发生,由于与感冒症状类似而常被人误以为是感冒,多数患者都是先到呼吸科、耳鼻咽喉科问诊,然后才转到内分泌科就医。刘照峰告诉记者,内分泌科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有过“摸错门”的经历,而且这些疾病造成的症状可能是全身性的,医生必须通过患者的每一个细节来准确判断。
从医22年,从一名普通的医科学生,逐渐成长为内分泌科的专家,刘照峰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患者。“在本科期间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而经验的积累一方面靠老师的栽培,另一方面就是从患者身上获得。”此外,对知识和业务的孜孜追求也是刘照峰成功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当医生3年后,他又选择拿起书本,攻读硕士学位,并顺利考取辽宁中医学院临床专业,经过深造,刘照峰更有信心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诊疗服务。
医者需善“治”治好病是医生的天职。因此,对待每一位患者,刘照峰总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如果能够花最少的钱,一次帮患者解决痛苦,对刘照峰来说,这就是最快乐的事了。
20多年不能吃固体食物,只能通过吸管来进食……听了家属的描述,您一定以为,这位患者肯定得了什么绝症。然而,在刘照峰手中,只用了7副药,患者竟然康复了。听起来,这好像是天方夜谈。
几年前,医院挂职锻炼期间,收治了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患者,因为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刘照峰很快便赢得了这位患者的信任。“刘主任,其实我家还有个得了‘怪病’的患者,这十几年,我们全家都为她犯愁。不知道您愿不愿给看看?”看到这位患者一脸为难的样子,刘照峰赶紧鼓励他不要放弃。
几天后,患者带医院。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位患者的妻子从十几年前就出现了口腔溃疡的症状,而且特别严重。“满嘴溃疡,喝凉水都疼;严重上火,根本就张不开嘴……连着几天熬夜休息不好,或遇到着急的事,嘴里就会长出针眼甚至黄豆大小的溃疡。稍一碰就疼,甚至说话都不利索,那种痛真是只有长过溃疡的人才明白。”
家医院,有的专家诊断为白塞氏病,有的更怀疑是恶性淋巴病变,全家人可吓得不轻。可是检查做了不少,药也吃了不少,却没什么效果,隔段时间溃疡就又出现了。最近这些年,家人都放弃了,因为一嚼就疼痛难忍,妻子为了减少痛苦,只能常年用吸管吃流食。
根据患者的描述和检查结果,刘照峰判断这位患者得的就是反复性口腔溃疡,而不是其他恶性病变。得知自己的病情没有那么可怕,患者一家也从消极状态中恢复过来,积极配合治疗。而刘照峰也一改过去,治疗口腔溃疡采用清热泻火方剂的传统,而是根据这位患者阳虚的情况,开出了温阳的方子,没想到,只用了7副药,患者的口腔溃疡竟然好了。而这样立竿见影的疗效,让患者家属啧啧称奇。
“都说中药效果慢,其实也是相对而言,如果对症了,效果也是很快的。”
多年来,刘照峰的心都是围着患者转的,不论是出诊还是开方,都以患者的情况为根本出发点。“用最适合患者的办法,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解决最大的问题”是他行医多年,始终恪守的理念。
通讯员魏巍名医简介
刘照峰男,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山西省医师协会中医分会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医院管理协会医保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10篇省级以上文章,参编2部专著,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从事中医内分泌临床20年,对内分泌系统紊乱引起的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妇科内分泌失调的月经失调及更年期综合症,痤疮,复发性口腔溃疡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中医药文化浓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山西作为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传承,形成了鲜明的优势和特色。
令人耳熟能详的扁鹊诊晋文公之疾;西汉河东女医义妁悬壶济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隋唐以来,山西人形成了独特的“儒医现象“;明清时期,以傅青主为代表的名家大师独领风骚。
到了近现代,山西的中医药事业日益繁荣昌盛,名医辈出,诸如韩玉辉、白清佐、萧通吾、李翰卿、刘绍武都在漫长的中医历史上留下了晋医的足迹。
目前,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指导,山西省中医学会、山西省中西医学会,山西省针灸学会主办,世纪经典文化传媒协办的“寻找山西名中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该活动主要对山西省内的中医文化和代表人物进行整理和报道,在《健康周刊》以专栏的形式加以呈现,以飨读者。愿我们携手共进,为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瑰宝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