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蔓延,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疫苗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方法,也是预防传染病最科学、最经济的措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根据当前新冠肺炎防控需要,为适龄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证安全的原则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4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万剂次。按钟南山院士的算法估算,接种比例较低。
尽管我国疫苗接种绝对数是世界第二,但按百分比数来看,目前接种率还是相当低。
“接种就是给别人当小白鼠、免费的东西不见得好、万一有副作用就完了……”
类似这样的言论不绝入耳,新冠疫苗真的没必要打吗?
新冠疫苗接种率不足10%
新华社:莫让“杂音噪音”影响疫苗接种大局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多数人认为我国疫情控制得好没必要接种疫苗或是担心有副作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起着决定性作用。4月9日,新华社发表题为《莫让“杂音噪音”影响疫苗接种大局》的评论文章。
文章披露了少数人对新冠疫苗接种的几种消极心态,包括:
领导干部带头接种:有人说“你看,他们先用”
动员公众积极接种:又有人说“你看,拿我们当小白鼠”
免费接种:有人说“免费的东西谁知道好坏”
如果收费:又有人说“凭什么收费,这时候还想着赚钱”
让有紧急需求的人先接种:有人说“凭什么让他们先打”
如果大家一起接种:又有人说“让别人先打,我要延后看看,而且别人都打了,我就不用打了”
……张文宏医生所指的“疫苗接种犹豫的情况普遍存在”,就与这些杂音推波助澜有一定关系。事实上,疫苗接种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多名专家发表言论,呼吁大众积极配合接种新冠疫苗。毕竟多一个人接种,就多一份安全保障。转告所有人这24种情况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不要再犹豫了,下面这些情况均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年龄篇
1.18-59岁健康成年人
2.60岁以上群体,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高风险人群。在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建议接种。
疾病篇
1.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血压低于/90mmHg;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但当日血压值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mmHg的高血压患者。
2.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13.9mmol/L的糖尿病患者。
3.已经诊断并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4.非急性发作期的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5.没有明显发作或当前症状不明显的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慢性鼻炎患者。
6.不用吃药治疗,肝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
7.不是活动期的肺结核患者。
8.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的银屑病患者。
9.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喘的慢阻肺患者。
10.非急性发作期的胆囊炎患者。
11.有癫痫家族史者的患者或6个月及以上未发作的癫痫患者(癫痫已控制),无论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都可以接种。
12.无急性疼痛表现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13.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如常的抑郁症患者。
14.恶性肿瘤术后超过3年,不再进行化疗;肾病综合征;肾移植后吃免疫制剂药物;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15.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新冠疫苗。
过敏篇
对尘螨、食物(鸡蛋、花生、海鲜、芒果)、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磺胺类药物过敏或者其他药物过敏者。
女性篇
1.生理期女性。
2.流产手术后身体恢复良好,没有其他不适的患者。
3.备孕期妇女。接种之后发现怀孕,无需采取特殊的医学措施。4.哺乳期女性建议接种疫苗。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其他疫苗篇
接种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服药篇
除免疫抑制剂外的药物,服用大部分药物均不影响疫苗。
注: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炎、炎性肠病和肿瘤疾病。这些药物除了激素相对较常用外,其他药物在常见病中使用较少。另外,如碰到所在地区疫苗无法继续供应或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类型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云龙县疾控中心提供
本期编辑:杨学禹
审核:尹剑斌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