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杨
1医院
津版“小汤山”从1家到4家,使命如山筑防线,彰显天津速度
2发热门诊
从47家到75家,白衣天使勇当防疫先锋,践行使命担当
3医学隔离观察点
遍布16个区,总规模达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编织防控一张网,打好全市整体战,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市防控指挥部迅速而有效地设置医院、发热门诊、医学隔离观察点三道防线,妥善处置救治、就诊、隔离,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
落实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方法“四战”要求,调集全市精锐医疗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硬核的展现。定点救治,津版“小汤山”从1家到4家,使命如山筑防线,彰显天津速度;方便就诊,发热门诊从47家到75家,白衣天使勇当防疫先锋,践行使命担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遍布16个区,总规模达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温暖与责任同在。
从1到4津版“小汤山”见证天津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初现之时,市委、市医院作为全市收治确诊病例第一医院。这所始建于非典时期的天津“小汤山”,临危受命、闻令即动,9支战斗队在1月20日前快速组建完毕,全院名医生、名护士全部进入“战备”状态。
疫情就是命令,速度就是生命。
培训演练、设备调试、物资配备项项强化落实;医疗救治、感染控制、生活保障层层细化分工。凭借抗击非典、禽流感、甲流等历次疫情中练就的过硬能力,医院各项准备工作迅速且有效开展。
1月21日,急救车载着首例患者飞驰而来,战斗的序幕正式拉开。从那时至今,始终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白大鹏说,最初让他忐忑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陌生的新冠病毒,随着逐渐摸清病毒的“底”,医院诸多同仁齐心协力一同奋战,治疗已经从容不迫地稳步推进。
1月28日,我市成立疫情医疗救治“医疗联合体”,以战时机制出“重拳”阻击疫情。全市以病区为单位建立个战斗方阵,公立医疗机构全员编入个医疗预备役战斗队,数据口径、调度管理、人员调配、物资分派实行“四个统一”,全市卫生行业真正成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共同战“疫”。
医院院长沈军说:“多学科权威专家24小时全天候值守,19所医院名医护人员参与临床救治,通过多学科合作、中西医联合、精细化管理的救治体系,许多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转危为安。”
截至2月3日上午10时,我市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6例,医院已备好张床位。但本着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市防控指挥部果断决策,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新址)三个“小汤山”,4家医院总床位达到张。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没有哪个环节可以缺失,每个人都是责任人。命令下达后,医院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抓紧设计,昼夜施工。
48小时内,医院医院整体腾空张病床,两个医护战斗先锋队、三个医护战斗预备队及物资集结、准备完毕;2月3日下午4:30,医院88名患者顺利转院,当晚7:00住院部具备医院病房改造条件;2月6日12:00,医院(新址)病区基建结构达到感控基本条件,14个病区张病床安装调试完毕。
一刻不停,分秒必争,再现天津速度!
2月7日,仅用不到4天,三家新备“小汤山”全部达到收治患者标准。
“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的体现,调动全市医疗资源,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做好了充分准备。”市卫健委主任王建国如是说。
从47到75前沿阵地遍布侦察哨
如果说医院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那遍布全市的发热门诊就是战场的前哨,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全市47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24小时应诊,救治实行首诊负责制,及时统计患者信息,咨询电话保证24小时接听接收问询,及时向社会发布患者等候人数。疫情医疗救治“医院联合体”将发热门诊作为防止疫情蔓延的“桥头堡”,统一调度全市发热门诊,织密防护网,筑起战“疫”安全屏障。
发热门诊驻守的医务人员每个人都是战“疫”“侦察兵”,都是防疫“守门员”。他们耐心询问每名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不放过任何可疑细节;发现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立刻汇报院内专家组,由医院上报疾控部门开展流调;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