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炎性包块一例
王秉道
刘某,男,30岁。年2月17日初诊。
主诉:下颌肿物7天。
现病史:7天前突发左下颌肿痛,程度越来越重,2月13医院超声检查:“左下颌混合回声包块(18*8mm),考虑炎性包块”,处方头孢类抗生素,患者及家属较抗拒西药,遂至我院就诊。
症见:下颌中线偏左肿物,色红疼痛,触之质硬无热感,口干口苦,语声低微,无全身发热,二便调。舌淡红苔黄,脉细。
辨证:少阳病。
处方:小柴胡汤合消瘰丸加减。
柴胡15克姜半夏10克
黄芩10克白芍15克
白术10克茯苓15克
炙甘草5克牡蛎15克
玄参20克夏枯草30克
蜂房10克蜈蚣2克
连翘15克地丁10克(7剂)
年2月4日复诊:
下颌肿消八成,守方7剂。
年3月3日复诊:
下颌肿消,疲倦盗汗,继续益气养阴等调治。
按
1.小柴胡汤的常规使用
小柴胡汤的常规使用其实就是经典方证使用,是《伤寒论》96条的四大主症和七大兼症,张仲景怕后人不会使用,而立出“但见一症便是”的原则。临床遇到上述典型方证,效果都非常好。
笔者使用小柴胡汤更注重少阳病提纲症“口苦咽干目眩”。这个经验来自门九章老师的方证研究。门老师认为古人在长期经验积累中获得对某一类疾病规律的高度概括,称为特象,特象对应特方,其疗效是肯定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可以重复的。
小柴胡汤就是治疗口苦咽干的特效方,《伤寒论》中除少阳病之外,在阳明病篇也出现了口苦咽干,区别是小柴胡汤所主口苦咽干是建立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之上的。临床如果遇到体质偏弱的患者又出现部分热象,甚至很多其他症状,都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治疗,效果更快更好。
2.小柴胡汤的扩大使用
小柴胡汤的扩大使用,笔者临床中认为有效的大概分三类。
第一类是少阳经走行部位的症状,尤其身半以上,《证治准绳》记录鬓疽肿痛发热,用小柴胡汤加银花、连翘,四剂愈。耳疮寒热作痛,以小柴胡加栀、芎或丹、栀而愈。
第二类是经典方证的扩大应用,黄煌教授认为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并称之为“柴胡带”。门纯德先生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扁桃体炎,不论成人、小儿,均疗效颇佳,治疗腺体肿瘤亦疗效良好。
第三类是经典方证合并他症的使用,简单如小柴胡加石膏汤,复杂如小柴胡合三仁汤、二陈汤、五苓散、四物汤等,具体不一一例举。
3.本案治疗
本案下颌左侧的肿痛,受黄煌教授“胸胁范围扩大”而使用,也是受门九章老师体质虚弱患者的热证病机而用。因热象明显,故去人参,体质虚弱而加白术、茯苓,热毒盛化脓而用虫类攻毒、五味消毒饮解毒。
案后思考:如果下颌的炎性包块可通过中药消除,那胸腹腔化脓感染呢,是否也有中药一席之地?
吾辈任重而道远。
治疗前后对比
温馨提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