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
血常规
其他检查
生化检查
零散检验小知识
1、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0-40U/L)
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2、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l/l)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血清总蛋白增加
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
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
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3、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4、碱性磷酸酶(ALP)
成人20-U/L
儿童20-U/L
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5、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γ-GT)50U/L
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
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药物等所致
6、胆固醇(CHO)
0~5.18mmo1/L
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7、甘油三脂(TG)
0~1.6pmmo1/L
青年
老年
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8、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因此,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84~3.10mmol/L
增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10、淀粉酶(AMS)
血清0-U/L
尿U/L..
增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血清尿淀粉酶同时降低)
11、二氧化碳结合率/力(CO2-Cp)
45.0~65.0ml%
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增多,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酸性中毒的代偿。
六、乙肝五项指标含义: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上即为乙肝的二对半,正常均阴性。
下列各种组合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HBsAg、HBeAg、抗HBc(1、3、5项)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俗称大三阳。
②HBsAg、抗HBe、抗HBc(1、4、5项)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者。俗称小三阳。
③HBsAg、抗HBc(1、5项)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HBV感染。
④抗HBs、抗HBe、抗HBc(2、4、5项)阳性:表示感染后恢复,已获得免疫力。
⑤抗HBe、抗HBc(4、5项)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⑥抗HBs(2项)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⑦抗HBc阳性(5项):急性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七、凝血四项 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
一.具体分析乙肝两对半
由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测方法多样,医院用的检测试剂盒也不同,因此大家拿到的化验单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小雨就拿化验单为您做简单的讲解。
如上图所示的化验单,我们应该按照如下步骤来读:
1、弄懂乙肝五项的内容及其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称为一对,乙肝e抗原与e抗体称为一对,核心抗体称为半对,合起来就是两对半啦!
2、检测结果分析:
医院给出的报告单是有区别的,我们简单分析几张。
1)上面的那张报告单是比较简单易懂的,直接有结果一栏,因此不用看参考范围就能知道检测结果。可以看到只有检测第二项为阳性,其他项为阴性。那么此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已将其清除,或者是接种过乙肝疫苗。即为健康。
如果不止一项阳性,朋友们可能就摸不着头脑了,小雨为您整理了对照表,您按照阳性(+),阴性(-)的项目进行比对,进行初步判断。以下为9种较为常见的结果。
下图为16种不太常见的检测结果。
若您检测出感染了乙肝病毒,请进一步检测HBVDNA和肝功能,做进一步的确诊。如果DNA和肝功能都正常,您有可能只是携带者而已,不需要治疗。所以请朋友们详细分析自己的情况。
2)有些报告单上并无阴性和阳性的结果给出,只是给出了具体数值和一些箭头。如下图:
乙肝表面抗体此栏向上的箭头即表示此项已经超过了参考值范围,.5高于10,因此此项为阳性。此表的结果即为第二项阳性,其他项均为阴性。然后再对照给出的两对半对照表进行判断。
举一反三:
此表中我们可以迅速的判断出为2,5阳性。对照上面的对照表,可以发现此人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已经清除,有免疫力。
3)出现了OD,cutoff,S/C.O.之类怎么看?
现在有许多报告单中出现了OD值,cutoff值和S/C.O.值,这是检测方法中出现的一些数值,用来判断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OD值表示吸光度,Cutoff表示对照样本的临界值,S/C.O.的比值即是用来判断阴性和阳性结果的。如果报告单中告诉了您结果,那么后面的可以不用看。如果报告单中没有结果一栏,怎么办?对于两对半的前三项来说,S/C.O.如果大于1,则表示阳性,而对于后面两项(e抗体和核心抗体),如果S/C.O.大于1,则表示阴性。如上表中前三项只有第二项的S/C.O.大于1,因此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后面两项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的S/C.O.值均大于1,则表示这两项为阴性。若您实在记不住或是拿不准,就请教医生解答吧。
3、乙肝六项您听说没?
医院的乙肝检测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一项,即第六项前S1抗原(Pre-S1)的检测。这项检测有何意义呢?前S1抗原主要存在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检测前S1抗原主要是为了反映乙肝病毒感染与复制状况,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同时前S1抗原可作为药物抗病毒疗效的指标,是对HBV-DNA和HBeAg指标的补充和加强。但是对于Pre-S1检测的争议也是存在的,有些患者明明未检测出来HBVDNA,且肝功能正常。但是Pre-S1检测出是阳性,那么此患者的病毒是在活跃复制还是没有复制?也并无定论。还是需要看患者的具体病程情况来进行判断。
那乙肝六项如何看呢?我们建议还是首先看前五项,如果判断是感染者了再看第六项是否阳性,如果阳性那么乙肝病毒可能复制活跃,建议做进一步的HBVDNA和肝功能检测。如果存在着矛盾的地方,请咨询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如果您是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或者是急性乙肝的患者,那么前S1抗原的变化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转阴则表明您病情的好转。特别是小三阳的患者,加查前S1抗原弥补了HBeAg的缺失造成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下图即为一张乙肝六项的检测报告,可以看到1,3,5为阳性,为大三阳。第六项PreS1也为阳性说明病毒复制活跃,患者需要及时进行HBVDNA和肝功能检测,确定是否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乙肝两对半检测报告单我们每个人应该都能轻松读懂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报告单上各个指标的排序可能不同,大家一定要看清楚了再进行判断。
二.生殖性激素解读
基础性激素检查是生殖科的常规血液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雌激素E2,卵巢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雄激素T,促甲状腺激素TSH。
检查时间:月经期的第2天到第5天。(请注意是月经来第一天开始计算的第2天到第5天)。许多病友误认为是月经干净的第2~5天,导致化验结果没有临床意义,浪费金钱、时间。
检查性激素的目的主要是预测卵巢功能。
1、基础雌激素E2
雌激素由卵巢内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产生并随卵泡的发育、生长逐渐上升。体内有一定的E2水平标志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处于一定的活性状态。基础的E2升高往往预示着卵巢储备的下降,这是由于随着卵巢储备的下降,颗粒细胞凋亡增加,抑制素生成减少,下个月经周期早卵泡期FSH水平上升,刺激卵巢产生E2,从而使基础E2上升。
当基础E2≥50ng/L时,预示卵巢储备下降,表现为卵泡发育数减少。但单纯基础E2不能作为预测卵巢储备的指标,需联合基础FSH可提高对卵巢储备下降预测的敏感性。
2、基础卵泡刺激素FSH
当卵巢储备下降时卵巢抑制素下降,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分泌FSH增加,基础FSH升高预示了卵巢储备下降,基础FSH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当基础FSH≥8IU/L,预示卵巢储备功能有下降趋势。但临床常发现FSH正常者,卵巢反应低下或无反应,对基础FSH正常者应结合其他指标分析卵巢储备。
3、FSH/LH
对FSH≤15IU/L可结合基础FSH分析FSH/LH,当基础FSH/LH≥2~3.6时提示卵巢储备下降,卵泡池内可发育卵泡数减少。是预测正常FSH年轻妇女卵巢反应性的教好指标。
如LH/FSH≥2.5~3,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
4、泌乳素PRL
正常值<30ng/ml,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PRL升高称为高泌乳素血症,一般认为PRL高于30ng/ml时应视为高泌乳素血症。
血PRL测定的时间应在上午9~11时,在禁食及安静状态下进行。
5、雄激素T
育龄女性的雄激素正常范围在0.4~3.0nmol/l。若卵巢或肾上腺分泌过多雄激素可形成高雄激素血症。
6、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具有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作用。
正常范围:0.35~4.94mIU/L。目前认为妊娠妇女最好≤2.5mIU/L。
降低:见于甲亢,亚临床甲亢,PRL瘤,Cushing病,肢端肥大症,过量应用糖皮质醇和抗甲状腺药物时。
升高:见于原发性甲减,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异位TSH综合征,TSH分泌肿瘤,应用多巴胺拮抗剂和含碘药物等时。
所以,内分泌激素检测在不孕不育相关检查中占有较重要的地。正确的检测内分泌激素、判读检查结果,可以更好的预测卵巢储备情况及排除相关的内分泌疾病。
★※欢迎转载,欢迎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