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三大肿瘤之一,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占首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中国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膀胱癌的发生具有多中心性的特点,术后复发率较高,需要患者经常复查,长期监测,这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病因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与吸烟、职业暴露、饮食、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感染以及基因多态性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长期暴露于油漆、染料、金属和石油产品等致膀胱癌发病增加。
临床表现无痛性血尿为最常见的表现,也可有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亦可有肿瘤侵犯或转移引起的其他系统受累表现。
疾病类型组织来源可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鱗癌、膀胱腺癌、膀胱肉瘤等,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膀胱癌所有病理类型发病率的90%以上。根据治疗模式及疾病预后的不同,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诊断除专科体检、常规化验及血清免疫学检验外,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尿细胞学检查,还有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活检病理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式,患者痛苦大,有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尿细胞学检查虽是无创检查,但容易受到结石、炎症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结果,敏感性也较低。
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X线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其中超声检查广泛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血尿患者的筛查:CT尿路造影(CTU)对于评估疾病分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如上尿路、周围淋巴结和邻近器官情况,如无法进行CTU,静脉尿路造影也可作为替代检测。
MRI检查在肿瘤是否浸润肌层以及是否存在周围脏器侵犯方面优于其他检查,全身骨显像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骨转移,明确肿瘤分期,正电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有助于发现淋巴结转移和全身远处转移。
鉴别诊断主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上尿路肿瘤、非特异性膀胱炎,泌尿系结核、尿石症、腺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脐尿管肿瘤。
治疗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部分膀胱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膀胱灌注药物治疗:常用的灌注治疗物:卡介苗、丝裂霉素C、吡柔比星、吉西他滨、羟喜树碱、多柔比星、铜绿假单胞菌制剂等
全身免疫治疗: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等。
全身化疗:多为铂类化疗方案。
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音译塞尔丁格)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撤出鞘管芯,插入导丝和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将导管插入同侧或对侧的髂动脉中。行髂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髂动脉及髂动脉分支的走行情况,确定其病变部位。将导管经髂动脉超选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中,避开臀动脉和髂腰动脉。将化疗药物加压注入患者肿瘤的供血动脉中进行栓塞。然后对栓塞的结果进行造影检查,验证栓塞结果。
介入治疗优点:1.可以使肿瘤的体积明显缩小,进而消失,且此疗效维持的时间较长。
2.患者的毒副反应较小,全身反应轻。
3.微创,耐受性好。
注意事项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筛选介入手术适应证。1.在对患者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时,栓塞要彻底,以免影响其疗效。2.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无须再对其进行常规化疗。3.应将肿瘤供血动脉全部栓塞,以提高其肿瘤供血动脉内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
(本文刊载于医药卫生报期)
好文推荐re